一
持续多日未雨的三伏天里,阳光仿佛熔岩流淌,水泥森林中的各色玻璃不动声色地折射着亮晃晃的光线,让空气喧沸如滚粥。出了火车站,坐上汽车穿城而出。弯弯绕绕,渐渐绕入一片由浅及深的绿,道路两边的树木遮去了燥热的日光,道旁水田里刚插下去的晚稻秧苗盈盈而立,熟褐色的水牛闲适地在田坂边游荡,修竹茂林掩映间不时可见或大或小的溪流与池塘。好一片“漠漠水田飞白鹭,阴阴夏木啭黄鹂”的景致!
下保村,位于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东南面15公里的丘陵山林中,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,距新余市区18公里,有新余南大门之称,全境东西最长处2.1公里,南北最宽处4.5公里。目前辖7个自然村、有着352户人家1106口人,2015年被命名“江西省首批水生态文明村”。这里出门即水,开门见山,整个行政村有耕地面积2106亩,山地面积13000余亩,森林覆盖率达70%。
站在村口的大树下看去,一条山泉随渠而下,涓涓细水流经农家。生长茂盛的各类苗木从村头一直延伸到山下。这群山环抱中的村落内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一排排白墙蓝瓦、红檐粉壁错落有致。桑竹花木间小桥流水、垂柳依依伴良田美池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一条水泥主道,两旁绿树葱葱。一座宽约2000平米的休闲广场矗立村子中央,老井清源泉边,潺潺地淌出一股清澈见底的溪流,溪边一座圆型轱辘的木水车,逐着流水,吱吱呀呀地转个不停。清洁的村道两侧,几处小巧别致的公园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,让人悦目而赏心。
然而,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,无论在田间池畔,书屋广场、抑或各种球场,所见的村民们都有着一副和善的面容。遇到如我等外人并不闪避,更有几位大叔大婶见我四处拍照,意带探寻,特意放慢了语速用村言向我介绍起来,聊了片刻,他们还执意要领我去一个地方看看,他们称之为--—颐养之家。
穿过休闲景观湖、文化休闲广场、健身广场,一座高敞的房舍映入眼帘。进得门去,只见内里别有乾坤,棋牌室、乒乓球桌、桌椅、音响、电视一应俱全,呵,居然还有个可供演出的戏台呢!
大叔大婶们说,这儿原来是村里闲置的礼堂,村委会投入20万元,对内外墙屋面屋顶进行改造后,成立了老年人颐养之家。这儿有专门的管理人员,每个村小组设立一名联络员。老人们全凭自愿进入,每周定期组织开展3-5天的全天活动。村里订阅了许多报刊杂志,时常组织老人们集中学习,让老人们增长见闻,开阔眼界,拓宽思路,跟上时代步伐。下保农民业余剧团,长期免费为颐养之家演出,宣传尊老爱老,破除陈旧陋习,树立文明新风。更为贴心的是,考虑到老年人反应较慢,手脚不利索,对各种新兴电子产品的性能不熟悉,容易引发安全隐患,工作人员就手把手地现场为老人们示范,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各种常用电器。考虑到近些年某些不法分子专门针对农村老人、留守空巢老人行骗的情况,颐养之家邀请了良山派出所、司法所、民政所的工作人员给老人们上课,传授给老人们许多甄别骗术,防止上当的知识。几年来,下保村没有发生一起老人受骗案件。为解决老年人看病难,村里斥资10多万元新建了卫生所,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村卫生所进行装修,配备医疗器械,落实医务人员到岗到位,定期聘请市、区老年病专家到村里为老年人提供免费身体检查,方便了广大老年患者就近就医,对个别身体有情况需要到市区医院复查的老年人,村里给安排车辆免费接送,还为每个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,让村里的老人都有了医疗保障。
谈起颐养之家的好处,大叔大婶们有说不完的话。这时,一个头发花白的大娘笑咪咪地插了一句:“搞活动当天啊,我们还可以免费吃一餐中饭。”我有些讶异了,问道:“还有免费的午餐?是村里出钱买食材请厨师吗?”大叔大婶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我:村里为颐养之家建了厨房,购置了餐具,采取村集体经济挤出一点、老年人自带一点(基本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)、能人名人捐助一点的办法解决颐养之家的经费,有了这三股“源头活水”,吃饭就不是问题了!颐养之家原则上不配备专职服务人员,厨师由身体好的老年人轮流充当,实行“入家”老人之间相互服务,年轻的照顾年长的,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,别小看这餐饭,它让颐养之家成了一个互帮互助、互谅互让、相互依存、和谐共处的老年人大家庭。
虽然,大叔大婶们带着浓浓乡音的话语让我听得有些许吃力,但老人们满脸洋溢着那么真切的欣喜与知足,不用通过任何言语我就可以感知得到,他们很幸福。
二
幸福是什么?对水而言是生生不息,濡养一方;对山而言是千岩竞秀,傲骨嶙嶙;对为官者而言,是政通人和,志得以遂;对为民者而言,是安乐康泰,愿得以偿。下保人对幸福的概括更是实实在在:“过城里人的生活,享受乡村的生态。”直白质朴地描绘出了一种几近理想的生活状态。
论起下保如今的“幸福”,就必须提到一个人——村党总支书记胡云华。
与匆匆赶来的胡云华一照面,就发现他穿着和网上他的资料图片上同一件T恤。交谈中我知晓了,他2008年上任以来,一直把保持水土作为惠及当代,造福子孙的民生工程进行着力打造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是他始终秉持的理念。胡云华曾连续五年发动群众开展荒山造林工程,累计新造林4300余亩,彻底消灭了荒山。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,下保属于亚热带温润气候, 地带性植被原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。曾有一度,常绿阔叶林大部分被次生的杉木林等所取代, 这直接导致山林土地蓄持水分功能差,物种多样性退化,调节小气候效能降低, 地力衰退。经过请教相关专家,并反复论证,下保村民意识到,阔叶林较之针叶林具有更好的生态效益, 其涵养水源功能强, 物种多样性丰富, 群落结构稳定, 森林景观更为良好。
于是胡云华又领着村民进行林相改造。大面积套种阔叶林、速生丰产林,栽种枹桐、杨树15000余棵,套种面积1000余亩。组织召开村民大会,订立村规民约,封山育林……
果不其然,几年下来,郁郁葱葱的山林里有越来越多的水源涌现,村民们获得了最好的回报。统计表明, 常绿阔叶林的蓄水功能比杉木林高出30%。林间不断涌出的新泉唱着幸福的欢歌,一路奔流。
山上的水好了,胡云华又把目光投向了村子里。卫生状况差、卫生陋习多是人们对农村一贯的印象。为了革除陋习,彻底改变村民生活习惯,下保村全面实施“六改”。 一是改水,新建卫生水井256口,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;二是改厕,目前已改厕321户;三是改栏,对已有的改栏52户,做到人畜分离;四是改房,全村共拆除危旧房753间,按新规划改房58户6960平方米;五是改路,新修环村公路15公里、入户便道8公里;六是改环境,新建垃圾坑23只,水沟6450米,挡土墙2100米,做绿化池61000平方米,绿化面积31500平方米。
作为水生态文明村,下保有其对水的独特理解,只注重道路硬化、房型改造等“物”的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塑造一个宜居的村庄。健康的水循环过程才是乡村卫生问题解决的前提。下保要求村民对垃圾合理分类,回收再循环物资,采用“户集、村收、乡运、区统一处理”的方式,对村庄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。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,每年动员村民对村内路障垃圾、水沟水渠、村内池塘淤泥杂草和水中漂浮物等进行清理至少4次,组织村民对自家饮用水井清洗消毒至少3次。村理事会和村民签订门前三包卫生责任状,长期聘请保洁员打扫卫生。村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,建立了室内卫生间、浴室,户户用上了洁净的能源,洗上了热水澡,同时配套改造了厨房,建设了沼气池,对生活污水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,将村庄垃圾处理与改水改厕、沼气、有机肥料、移风易俗等牢牢地结合在了一起。
天然泉眼,溪流、河道、沟渠、湖泊的相互连通为下保村构建了一整套良性循环生态水系。如今的下保,没有污水横流只有清泉碧溪,不见秽物堆置只见楚楚有致。村水、村路、村田相依成景,下保人终于实现了“喝干净水、走平坦路、上卫生厕、住舒适房、用洁净能、居生态村”的美好愿望。
这一件件一桩桩,我听了只觉得下保的水真有福!下保的人真幸福!
三
俗话说得好:“栽好梧桐树,引来金凤凰。”好水好山的下保引来了众多垂青的目光。
2012年7月,一支矿产资源勘探队进驻下保村。经过1个月的勘探,一条爆炸式新闻在全村不胫而走:位处新钢公司良山铁矿带的黄芹元和塘元两个村小组,有一条厚达3至20米、宽达30至100米的铁矿带,铁矿储量多达2000万至5000万吨。据业内人士说,以正常的采挖速度衡量,可连续采挖10年以上;按目前每吨15元的价格计算,其潜在的市场价值为3亿~7.5亿元。
面对这样一份诱人的“香饽饽”,一些“热心”于开采地下资源的老板自然不会轻易错过。先后有五六拨外地老板找到胡云华,“恳求”该村提供铁矿开采方便之“门”。为达目的,有的老板通过官、商、民等多条渠道做村委一班人的工作,晓以利害,“软硬”兼施,有的甚至直言不讳承诺给村干部“干股”作为好处。同时,村民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。有人诘问胡云华:“为什么别的村可以开采,而我们却守着‘金饭碗’到田里出苦力?”
比起巨大的利益诱惑更让胡云华苦恼的是少数村民的不理解,多个夜晚辗转难眠的胡云华召集全村村民开了一次大会。在会上,他推心置腹地对村民们说:“你们希望矿场开起来,不过就是觉得可以去打工,一天赚个一两百块钱。那些老板承诺给我的好处比给你们的大得多,我都没答应,采矿会污染水源和环境,周边几个村庄因为开矿,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,喝水都成了问题,现在不得不考虑搬迁,教训就在眼前。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恢复难,就好比你身上搞破了,长了块疤,再想重新恢复得和原来一样就难了。好水好山没有了,我们下保村就啥都没有了。发展经济决不能牺牲环境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!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,给子孙后代丢下一个伤痕累累的烂摊子。你们一定要相信,把这里的水和山保护好,过个几年日子肯定更好过!”之后,下保村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数家想入驻下保但会污染水源的养殖场。
事实证明,呵护好一方绿水青山,为下保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,目前下保村形成了生态林业、花卉苗木、乡村旅游、三大支柱产业。已成功开发了下保村荣和生态农业示范园,对下保八石坡水库及周边荒山、荒坡进行整体开发,示范带动村民搞特色种养,帮助村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,以创业带动就业,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赚到手。村民种养积极性空前高涨,绿色生态经济悄然兴起,全村1100余名村民人均每年可从中获利7000余元。胡云华说的好日子来了!
随着下保的渐渐“出名”,来下保参观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。这不,下保的八石坡生态农庄应运而生。现在,农庄建有一幢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商务会议中心,可同时容纳300人开会、用餐。年均接待游客多达5万人次。
盛夏之际漫步八石坡,八和湖面凫着不知名的水鸟,垂钓的人不声不响地坐在水边。被脚步惊起的蚱蜢纷纷跳进草丛,白鹭栖在高高的树顶缓缓拍打着翅膀。苦槠、樟树、松树、枫树、柏树、杉树、栎树、还有许多我叫不出来的树,把阳光细细地筛过,清清凌凌地漏到地面上。空气里杂糅着泥土和青草的气味,几朵睡莲在小池中静静地盛放。紫藤,夕颜,三三两两地开着。绯红的锦鲤不知疲倦地寻寻觅觅,蝉鸣此起彼伏,间杂远处的竹林中偶尔的一两声清越的鸟叫。硕大的蝴蝶在花草中翻飞,纤巧的蜻蜓亭亭地栖在水草尖上。偶尔会有“泼喇”一声,那是条不甘寂寞的鱼儿跃出水面。
到了饭点,随意点上几个农家土菜,菜式不繁复,食材亦是寻常,不过就是屋前院后现摘取的当季菜蔬,湖里刚出水的鲜鱼,倒是抓园子里散养的走地鸡颇费了一番周折,这鸡,实在是太能跑了。喝一碗清冽的井水,再咬一口清甜的西瓜,不知不觉中就抖落了一身俗世中染上的烦恼和疲劳。
“现在胡书记在村子里威信高得很!说话大家都肯听,过年我们大家都抢着拉他去家里吃饭。”说这话的,是农庄里侍弄果树的几位大哥,在他们晒成古铜色的笑脸上,我同样读到了“幸福”两个字。
夕阳西下,夜幕四起,天边染着浅浅的云霞,淡淡的云烟从水上洇开。此刻,我静静地伫足下保河边,只想轻轻地吟诵阿多尼斯的诗句:“你的童年是个小村庄,你走不出它的边际,无论你远行到何方。”
主办单位: 365bet官网注册 承办单位:江西省防汛信息中心 365bet官网注册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
地址:南昌市中山西路68号 邮编:330009 E-mail:jxsltxf@jxsl.gov.cn 电话:0791-88825678 传真:0791-88825677
ICP备案号:赣ICP备12001609号